2013/05/26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佛教講貪瞋痴三毒,去三毒首要乃去我執,去掉自我中心思想,凡事不再以「我」為第一優先考量。不以「我」為中心思想,自然不貪不瞋不痴。
但一般人的想法,認為「我」不是重點,「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為己是理所當然的事,只要符合戒律、符合道德就可以了。並舉例每一本佛經開頭都是"如是我聞"、佛陀初生即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來論證「我」的必要性。
查一下歷史,佛教有三、四次的經典集結,第一次集結就發生了阿難把怪力亂神之事記錄經典中,被其他大老所阻止,阿難不听勸而被逐出教圑,這是大乘佛教始祖 阿難的始作俑者做為。因為中國傳統思想下的地區大部分是大乘佛教,因此大部分中國人會以為所有經典都有「如是我聞」,只有「如是我聞」才是正典,殊不知大 部分的偽經開頭都是「如是我聞」。天真如斯!而剛出生的嬰兒就會走路,就有七朵蓮花供其走路,就會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樣的造神傳說把釋迦牟尼貶成 神通之士而不是自力覺悟者。
我執強者,自以為是,處處認為我是對的,他人是錯的。
沒有除去「我」,就像一般人的想法,大吃大喝大喜大怒都沒關係,只要不生病就好了。

2013/05/18

新人道農法施用方法


前一陣子有人說要用新人道農法來種植,問怎樣可不可以,怎樣好不好,怎樣為什麼的,才激發了我將本農法改成返樸歸真版,目前看來應該是終極版了。
依返樸歸真版的三大原則,如何應用?
要不要施肥?要不要翻土?要不要除草?、、、等等的問題,每個應用的人,自問自己要採用的方法,是不是符合新人道的精神---以照顧萬物的福祉為優先考慮,若是,則用之無虞;若會造成萬物某些傷害,則要考慮是否該這麼做?有別條路好走嗎?
因此本人談的方法,是本人應用新人道農法的方法,而他人應用新人道農法,另有他人自己考量的作法,不必相同,只捫心自問所做所為是否符合三大原則。

2013/05/17

行口與商販


剛才椰子大盤來了,清楚地說明了兩者之別。
行口是指在拍賣市場租有場地的商販,而販仔就是一般的大盤中盤或小販。
他說以前也賣過柳丁和木瓜。柳丁因為一斤柳丁用葯要四兩,他覺得太恐怖就不賣了。木瓜因價格變動大,他用契作價收購,價格好時一天只收到幾斤,價格差時一天可收到百斤千斤,他覺得這些木瓜農太無良,就不賣了。
雖然我們常听到菜蟲的商販,不過在拜金主義的影響下,一般農民也不是吃素的,自有菜蟲之道。
他以前也買過新化拍賣市場的位子,用三百萬買,幾年後不做了,六百萬賣出。
基本上新聞出來時, 並不是農委會不做事,而是在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觀念下,每個人都化身成絕對的拜金主義者,自有自由市場的機制運作其中,除非政府改成社會主義的控制市場,不然談新聞出來的問題一點意義也無。

2013/05/13

關於保證


我雖然沒學過算命,不過我和其他看過的人,一定都會算幾件事,「你一定有一個親生老爸親生老媽,你一定會呼吸,你一定會死、、、」,而很多騙子、江湖術士也懂這道理,利用方法騙得他人的信任。
阿南達瑪迦的團體靜坐,結束前會有至上戒律的梵唱,主要內容是說每天靜坐兩次(時間不限),保證一定得到解脫。
基督教天主教常在電線桿上貼「信我者得永生」
淨土宗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保證成佛。
從第一段的道理來看,如果保證之事是必然之事,保證的話就是廢話了。
解脫或成佛,是必然之事,只是時間長或短的差異,因為宇宙定律就是讓生命朝解脫的方向或說覺悟成佛的方向前進,不管該生命是否意識到或意不意願。人只要有 身體,自然持續著因緣和合的生命狀態,自然無死;而肉體只是人的身體之一,還有很多層身體,實際上去了解,人的存在跟人以為永生無啥差別。

2013/05/10

良好種樹的方法


以前看到有人教挖個洞,而且很多人以為挖愈深愈好,再填入有機肥做基肥,再種上樹苗。
一開始種的果樹都是用這種方法,造成有些死掉,有些長不好,因開根不易。
現在說是是自己想出來的,效果佳:
地若要整地,整好後先養地,種時就不要挖洞不要翻土,種時最好在沒除草的地上直接立樹苗。若不用整地,就是直接在草上立樹苗。立樹苗時,若地會積水或樹苗怕積水,立的高度可愈高愈好,當然愈高,圍的土量就得多。圍的土以田土混合有機質為佳。
挖深洞種樹的問題出在做基肥的有機質會被吃掉或壓實,樹苗因而沈入土裡,造成易積水或開根不易,甚至死掉。
我的做法可以讓小樹苗甚至大樹移植後容易長根,根多根旺樹就健康。而草的根已先深入土中,也幫助了樹苗往下紮根的路。

2013/05/08

基本人權之一:住


P.R.SARKAR先生說,基本人權有食衣住醫療及教育。今天看到文茜的節目介紹,瑞士完美地實現了住的正義。
全球的國家拜金,人民跟著也拜金,而後果之一,就是住宅被當成最重要的炒作商品之一。就算是自稱共產國家的中共,在拜金後,無可避免地,炒房炒的火熱。
而瑞士,訂出一套規矩,人民了解房子是給住的,不是用來炒作的,要炒作也賺不到錢,因此在瑞士沒有炒房問題。

2013/05/05

關於正語


正,意指無誤地說明事、物。而有誰能做到「無誤」?
語言本身的特性,即「相對」性,說黑,就反白;說善,就反惡。雖沒說,而意含其中。
另外人的感官有五感,任何人再厲害,也不能超出這五感的說明。但事與物的全面說明,不只五感的部分。少說的部分,算無誤嗎?
因此,任何人要表達任何意思,一定要三思再三思,並且深刻了解說出來的語意,除了自己意欲表達以外,是否隱含其他意思;或是自己的遣詞用字,是否正確無誤地表達了自己意欲表達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