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科書後,至今我仍記得很清楚,朱熹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及王陽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儒家到了宋明,出了大成者朱熹,如上述的以外在道理規範自己與大眾,認為這樣的極致可以達到美好的國度。到了現代發明了法律,為這樣想法的極致,用國家力
量來支持這種外在規範,讓人民知所進退。這樣外在力量的後果,如現在發生的黑心食品不斷爆發,貪污政爭不斷出現,殺人越貨不時有聞。
以前在讀到王陽明時,以為他是儒家佛教化的人物,最近這幾年的開悟,讓我了解其實是王陽明自心悟道的道理。心即理談的是心--意識型態的代表名詞,人所以
認識外在世界、評價自他的標準、自以為是的正義道理,故稱這心(意識型態)即是天理(自以為是的)。當人理解這樣的情況,進一步致良知--讓存在於自心深
處的良知、佛性、真理、道、、、等等各種可用來指稱的那個,能不再被矇蔽,能真正的表發出來,能成為自己行為的最佳指引。然後,知與行是並行的,不是知而
無行,或行卻無知。如此,人行無所憾,人行無所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