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6

孔子的不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三十而立,很容易理解,應該是事業有成的意思;四十而不惑,什麼不惑?觀孔子的言論,應該是在道理上不惑,也就是說,他在四十歲時,對於人世間的道理想得很透徹,沒有疑惑。
為什麼孔子在道理上沒有疑惑了?應該是他找到了人世間可以充分地解決人世間的問題,而這個鑰匙即是禮,及形之於內的道德。只要人人有禮,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可以解決極大部分;只要人心遵從道德,則由人心引起的問題也得以解決極大部分。
這是孔子的偉大,找到極好的方法,解決對於人來說最重要的問題。但事實如孔子所想的那般美妙嗎?自然沒有,歷史證明了在人心的操弄下,儒家成為後世帝王統治之術的魁儡,成為束縛人心的利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