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有提過馴化的效果,這裡要談的是馴化的意識型態。
適地適種是良好的觀念,但如果立基點有問題,這觀念成為束縛自己的意識型態,而馴化,就是破解適地才能適種的方法。
植株從小生長的環境如何,能長大成樹的自然是努力去適應這環境的生命。如從小噴葯施肥,自然植株適應了一定要有大量肥份才會長大結果,一旦不再施肥,樹木
即停止結果,這在木村秋則的分享中得到印證。大部分的人看到這情況,即認定無施肥無法結果的結論(他站網友的回應)。而木村不受意識型態的束縛,努力去找
出出路,數年後他發現種植大豆綠肥有效,二、三年後蘋果再度結實累累。
農改場的老師告訴學員,麻豆的文旦之所以特別好吃,重要的原因在於有高水位的地下水,從小長大的文旦在根長期浸水的逆境下,突破逆境長的更好,這也是馴化的力量。
因此在意識型態的作祟下,人類應了解不同的情況無法同一而論,不能看到這點差異的人,是無知而自以為知的人。
而新人道農法的不施肥,也是從小馴化植株的方式之一,或說這是大自然原有的考驗,讓適者生存者有更強大的力量創造出自己的天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