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與地大大決定了植物的命運,因此對於農業來說,考量適合該地、適合該時的作物,是至關重要的。
不過在科技發達的現代,農業也跟著發達,許多原本不適地的,也適了;原本不適時的,也適了。
如藍莓,一般的想法是溫帶植物,但屏東有人用種子培育成功,到現在藍莓處處都有。如櫻桃,需冷量高,但也有低的,而現在,好像利用砧木及馴化技術,到達無需冷量的品種了。
如此下來,利用植物本身的優勢所選育出來的新品種,以達成原本非適時非適地的非適種,變成可適時適地的適種,那還需談什麼適時適地適種嗎?
利用植物本身的優勢所達成的,雖是人力操作,但還在自然範圍內,只是讓物競天擇快些、朝人的理想方向前進而已。但若是利用基因的操作,把原本沒有的功能或物質,讓植物生產出來,這種後果不明的作法,就令人極有疑慮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