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8

成本的思惟觀


產品的成本,一般人只想到生產的成本。在對環境破壞了數百年後,人們愈來愈了解環境成本的重要與高昂。另外,只有少數人才會體會的,產品本身生產前與生產後的社會成本。
     一般人的思惟是量大的購買成本。量大,不在於單一購買者的量大,在經濟全球化的現代,量大是指全球的量。每個人都買十千瓦的太陽能組,那意謂著什麼?任何一個大發電廠,再大,也比不過聚沙成塔的力量。
     除了購買成本,還有後續的管理成本。似乎大量單一的組織比散佈各地的小發電組來的節省費用。先看水力發電,長江三峽是數一數二的大水力發電,照一般人 的思惟,一定是發電成本極低,後續管理也低。實際是在建造前花了無數億的錢讓數百萬的人民遷移,水也淹沒了好幾處的古蹟與民宅及良田,這些都是實際付出的成本。而後續因泥沙淤積、水污染嚴重,後續的維護成本也極高。
同樣,以太陽能為例,大太陽能廠必買一大片地建設,這些地是可能種植糧食來保護人民生活的,因此土地的成本除了購買成本,還有後續因建造太陽能廠使用土地因而無法生產糧食的社會成本及環境成本。
再看個體戶的太陽能發電,要買地來發電嗎?當然不會!太陽能板可放在屋頂或牆面,因此比太陽能廠少了土地的成本。另外發電組會壞,因此提供了各市區的維修人員工作機會。不只減少成本(包括社會、環境成本),更增加了工作機會。
     公視「我們的島」最近有報歐洲地方自產發電,對於思惟上的進步歐洲人民確實先進許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