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5

關於上師


大部分的人對於「上師」有奇怪的理解,不管是幼兒期或小學期的。

造物主無所不在,這是很多修行者都知道甚至認同的觀念。同時他們用思想用行動來否定這句話。

造物主無所不在,祂對每個生命在每個當下,都詳細地述說著祂的教誨。因「理解」上的問題,因沒有「活在當下」的問題,因「權威崇拜」的問題,人們忽視這些教誨,人們錯誤地解釋這些教誨。

解脫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當人「理解」了造物主每次的教誨,當人活在每個當下,當權威崇拜等框框不再重要時。

選擇與當下


對於個體來說,沒有過去與未來,過去不可追,未來不可求,只有當下一刻是個體可以把握的。

在我的「多線程命定論」所推衍出的想法,其一即是每個當下一刻是決定個體前進方向的重要一刻。未來的結果有無數的可能,而決定權在於當下個體做了什麼選擇,立下什麼志願,以及堅持到底的毅力有多強。

常听到的一種可笑問題,問某人說老婆與老母同時淹水,你要救哪一個?這種無聊類似的問題很容易出現來考驗某人,它之所以無聊是當下的選擇只有當下可以知道,任何時刻意圖去猜測去模擬去揣測都只是假命題。

當下一刻之所以叫當下,只因它過了就過了,沒有挽回的餘地。之前林書豪剛火紅時,一種論調很流行的是「他準備好了」,意思是平時的不斷努力,在最重要的當 下出現試驗時,成功與失敗在此一舉。也許有人會說「洞見真相」,在當下一刻看出關鍵點做出正確判斷的行動,決定成功與失敗的天壤之別。不過雖然命定論是多 線程的,大部分的人都只會走主線,因此這些成功故事或失敗寓言參考性不大,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

這個世界沒有真相,只有依不同面向提出不同的解釋。某人堅持他是對的,他看到的是真相,只因他「擇善固執」而已。因此這個世界需要的是愛,是無限的包容,包容與自己不同的人,包容一切與自己相反的事物。

無所住地有秩序有規律


大自然在造物主的規劃下,依造物主訂立的規律規則來運行。人的力量太微弱,至少三度空間的地球人力量太微弱,因此對於地球人來說,依循大自然自有的規律規則來行事比較不會有問題。

而人多了之後,人與人之間不斷地出現問題,它的背後最大的原因是人心的問題,但不是很多人理解這個原因,因此每個時代不斷有能人志士發展以人的觀點的規律規則,規範人的制度、行為、思想、甚至目標。

人依問題的情況訂立了某種標準或準則,但人與人之間的複雜情況不是簡單的規則規範可以詳盡地一一解決,就算是現代發達的法律也無法很公平很正義地訂定法條。因此當人認定這些人為訂定的規則規範是必需只能這樣,別無他法,這即形成一股權威力量,束縛所有人的心思與意志。

解決問題最好的前提是正確的理解,理解後才有可能找出最佳解決的方式。如果不理解,一昧地只用規則規範來硬套,強硬地壓迫當事人必需如何的遵守,問題很難解決,也創造新的問題、新的不滿與怨恨。當壓力滿到一定程度,一定會以某種方式爆發出來。

因此前進最好的方式,即是放下自以為是的框框,用心理解自己與周遭環境的一切,深入探討各種事物的原理原則,並以大自然隱而不顯的定律--靈性的進展--為最重要的判斷標準,來理解並期許自己及協助他人都能不斷地在靈性進展上不斷地進步。

秩序與規律


大部分的人都是保守主義者,因為腦子簡單,無法應付過多變化及複雜的世界,因此他們希望每天都是如想像一樣的規律,每件事都如想像一樣的有秩序,如此他們可以用最少的腦力來面對這個世界,不用傷腦筋。

但學運打破了這個痴心妄想,人們發現不規律無秩序更能讓人有活力,更能帶給人力量。這形成兩條路線,改革者將會不斷利用這股力量來推動社會的前進,保守主義者會不斷去阻擾無秩序無規律的可怕情況發生。

保守主義者是擁有最多框框的人,其中最重要的框框即是道德、倫理、與近代最珍視的法治。沒有法律的世界是個怎樣的世界?沒人敢想像,不用想也知道一定是壞 的不能再壞、爛到不能再爛是吧。沒有了框框的規範,「一定」會有人隨心所欲地幹盡壞事吧;至少上馬路有的走左邊,有的走右邊,很容易就出車禍了。

因此大部分的人,活在框框的世界裡怡然自得,框框規範了是非對錯善惡黑白,順框者生,逆框者亡。

廢除死刑的不智


剛才看到某文章談廢除死刑,我不是要討論那文章,我只就「廢除死刑」這件事來討論。

有人做錯事,最好的方式是矯正(至於對錯是非的論定在此不討論),而不是處罰。但人的無能,做不到矯正,頂多只是口頭說大話,因此政府最大的能力只是建立監獄處罰,最重殺死犯人以儆效尤。

真正的問題在於為何某人要犯錯,除了對錯是非的論斷錯誤在此不討論,真的犯錯了必需了解原因,必需避免再犯,必需人人都理解而一同前進。因此不管是人道主 義的廢死,或是其他理由的廢死,都沒有搔到癢處,無法解決真正的問題。死不死不是最重要的問題,生命之所以活著不是為了活著,而是為了靈性上的進程。忽視 此點,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反而製造新問題--與反廢死者的對立。

對於人道主義者或其他理念的廢死者來說,應該把重心放在理解犯罪犯錯的成因,不管是個人的、社會的、文化的、經濟的等等各種成因,想出真正的解決方法,才 能避免有人再犯。同時理解犯人的處境,給予前進的各方面支持,使其了解自己之錯,使其意願改錯歸正。用盡一切力量來鼓勱政府朝此方向前進,用盡一切力量來 鼓勱社會眾位成員理解並支持這樣的想法,讓眾志成城的力量來推行真正的解決之道。

殺人事件的省思


今天的新聞說到兩點,一是兇手有打暴力電玩,一是今天坐捷運的人少低頭,而是隨時四周警戒。另臉書有人po某人把學運和殺人事件連結在一起。

以造物主的觀點來想,任何事物的發生都在劇本的安排下,也就是一切發生之事物都是造物主意願之事。但人的自以為是的觀點常會把自己不欲的事物用來質疑造物主的瞎眼與不公,甚至否定造物主的權威性。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人總會以為他才是上帝,他有權審判任何人任何事物,無知於造物主對於人和對於萬物並無差別看待。因此死了一個人跟死了一頭豬一隻雞一隻牛等,在造物主的眼中都一樣,只是劇本的進行必有之事。

對於人來說,審判事物是無意義的,而是找出事件的前因後果,看出事件各面向的影響。兇手打暴力電玩,從沒人質疑到這事件的發生來看,暴力電玩不該出現於世 的仍風行全球,這只能說大部分的人都只是幼兒期的程度,過於無知而放縱。就像喝酒的害處遠遠大於益處,而人的「利益」讓這件事永不停止。

另一面向的看起來是好處,事件讓人人願意脫離放縱於滑手機,用心地注意著自己與四周環境的變化。至於po某人把學運跟事件連結在一起,只能說po的人其等級也跟那某人同等級,才會把那某人之同類人說了什麼如此地在意,放大去注意去用心,而無知於自己的境界和前進的步伐。

還有一點忘了說,大部分的人都依賴頭痛醫頭,忽略解決病因而導致死亡。任何事件都會是一種警告,也許社會生病了,也許制度生病了,也許人心生病了。找出真正的病因,找出真正的解決的方法,可以使社會進步,可以使世界提昇,避免愈來愈近的死期!

這件事情之後,有團體有個人表達以愛來看此事,以包容來對面兇手。說的比唱的好听,第一個要面對的即是兇手日後的民事審判,金錢上的賠償,這些說動听的話的人,有幾位會拿出自己的錢代為賠償?

說愛說包容兇手的人,在日後面對被害者及其家屬,願意不斷地代替兇手給予受害者支持和撫慰嗎?用說的很容易,而把話語實踐又是另一層面的部分了。

不幸的事是眾人不欲的事,對於上師級的人來說,讓不幸在發生之前消弭於無形是更為重要的事。不過事情沒發生,有誰有能力知道?某人說他消弭了某事某災,那是騙子還是上師?

不幸的事是眾人不欲的事,對於造物主級的人來說,一切都是必需發生的,幸者為福報,不幸為警告,都有作用,都必需發生。如果有上師級的人消弭了某災,使得會因此事而覺醒的人沒有覺醒,這造的負面效果太大,因此從這個層面來說上師到達了造物主級的等級,是不會幹這種事的。

以愛為眼


愛的最重要表現為包容,包容最重要的前提為理解。

有人說我理解了啊!是啊,他是理解了,他用某種框框為標準來看人事物。最重要的框框有所謂的道德、倫理、法治等等,而人們只用這些來套他見到的人事物,他不用來審判自己的言行。

錯誤的理解導致對立、分化,斥責對方為負面的表現,而起瞋心。因此聰明的人就知道,瞋起於自我的無知、錯誤的理解,而不是對方有什麼問題。解瞋最重要的是正確的理解,正確的理解之必要條件為放下框框,用愛來理解。

如何用愛理解?融入他,融入要理解的對方,真正立足於對方的立場去理解,就能知道為什麼這樣,就能知道事情的真正原因,就有辦法包容,不起瞋心。
讚 ·  · 推廣 · 分享

「我過去是個謎,我現在是個謎,我未來仍是個謎」


這不是猜謎大會,這僅僅只是說明祂不是這個形相,祂不是這個名號,祂不是這個人物,祂不是人們心中的自以為是。

真理、上帝、造物主、至上意識等等,所指稱的各人心中不一,但最終的目標仍是一致,祂沒有很多個,祂只會只有只能一個,無限加無限仍只是無限,不是二個無限。

「道可道,非常道」,在大學期以上的修行者,他們不談這種形而上的,那沒意義,那會誤導人們,他們只會依對象的程度說他們听得懂的話。因此在探求的路上,最終的了悟只有融入,別無他法。

需求與放縱貪婪


人因需求而追求所需,但人有自由意志,個體決定自己的需求程度。很多人心中總是不滿足,有了還要再有,再多也不夠。

錢總是每個人心中最大的目標,大部分的人其實擁有的都早夠他活到死了,但人總會設想天有不測風雲,總會不斷蹦出新的物質欲望,因此他深深地了解錢沒有足夠的一天,必需讓自己不斷地的努力再努力,以確保欲望的滿足,以確保自我保護的確定性。

因此放縱於物質的追求上,是人被束縛的原因之一。因追求物欲隨後而來的總總不幸、負面的結果,是人所不欲的,有識之士發明發展了戒律、道德等等行為標準,希望能幫助這些無知的人。

貪瞋痴為人之三毒,其中最為根本是痴--無知於事理,無知於自己。只要理解,甚至了悟了,人就知所進退,人就不再受到束縛,人就可以有真正的自由。因此戒律是不必要的,道德是吃人的禮教,民主法治只是有權有勢者用來麻醉人心控制人民的利器。

一切都服務於需求


廣告很有名的一句話:科技來自於人性。听起來很動听,那麼什麼叫人性?這種語意不明的話滿天飛,愈是不明,愈有操作的空間,愈可以讓人想入非非。沒錯,廣告只是一種詐術。

如果我說科技來自於需求,是不是更為明確了,是不是少了很大的想像空間,是不是比較不動人了!人類歷史述說的即是很多投入於發明、創作等等事情,為的是讓工作更容易,讓生活更輕鬆,讓更多人生活的更幸福。這一切只因人有這些需求。

談需求,就要了解,一切的事物都只具工具性,沒有絕對的權威性。如人人心中不可侵犯的道德、倫理,甚至資本主義大力推行的民主法治,都只具工具性,沒有不 可侵犯性,但在這次的學運可以看到不少人拿這些來攻擊「願」意社會前進的學生身上,以這些工具性的論述來當成絕對的權威來審判這些學生和改革之士。

需求的內容依人、時、地不同的因素而有不同,沒有絕對性。因此教育上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不同地方的孩子,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教育方式教育內容教育方向都會不同。把教育定出某種標準,無視於這些因素,只是反教育,只會讓教育必敗。

一定要「理解」這個「需求」,不同的人前進的需求因素不同,只有了悟這個需求性的上師才有能力引導人前進。

不辯自明


大部分的人都以為很多時候的溝通都沒有問題,因為他們都以為很多語意是不辯自明的。他們心中認為的「真的」就是真理,就是必然如此,而無視於一切事物會因人時空的因素而有不同的意義與作用,沒有什麼是不變的,沒有可稱之為真理的。

我在前面的文章談到很多次的上帝、造物主等等名詞,大部分的人一看就懂,因為他們自動把他們心中的認定當成是我所要述說的,雖然從頭到尾我並沒有定義這些 名詞。天主教徒會認定我說的是耶和華,基督徒認定為耶穌,瑪琪認定為至上意識,等等不同的意識型態的人們都以為他們看懂了我說什麼,而他們之間的理解並不 一致。

人的問題只有二大部分:人心的問題與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問題在於「理解」,有人說不需要理解,只要去愛就行了。好吧,兩個鬧得不可開交的 夫妻跟他們這麼說有何用處?抗爭的民眾和想保護自我生活的安寧的民眾之間跟他們這麼說能發生什麼作用?沒有理解,心中存著負面情緒,誰還能愛?這樣的愛從 何來?又具有何種品質?大部分的人都做得到?

佛教中國化後開出最美麗的花朵:禪宗,不少的公案即是僅僅在說明這點--沒有「正確」的理解,就沒有智慧,就不可能提昇。

2014/05/18

農產品送人吃的解釋

有人問我大部分的成果都說現場吃免錢的,怎麼賺錢過活?這樣的想法有多面向的解釋。

以前有人來參觀,然後會說我這麼年輕就退休了,我只好說我是轉職
農夫。再來的人較聰明,能理解我是農夫,但了解後說我憑什麼過活,大部分都沒賺錢,這個時候我會說我的使命是傳播靈性的理念。二十多年前dada給我的梵名是indubhusan,意義是將真正的靈性知識像月光一樣散播給每一個人,這樣的先見之明或說期許我正用生命來證明或實踐。

問題來了,大部分的人關注的是錢,因為資本主義教給大家的是「錢不是萬能,但沒錢是萬萬不能」,因此我的理論是多線程命定論來解釋。

一般人只談命定論,說一切上帝都已決定,人只是一步步地實現它。這樣的說法很容易讓人落入於負面的無動力無方向的生活,因此這樣的說法是有問題的。多線程命定論一樣是命定論,但造物主的劇本不是只有一本,祂的電腦比人的超級電腦厲害億兆倍,不用一秒即將一個生命所有可能發展方向的劇本寫出,同時將無數的生命的無數發展方向的無數相互作用之劇本寫出。所以任何一個生命所有可能發生的事,全是命定的。因為發展方向是無數的,只有人類有自由意志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因此人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生命的轉折點,如果該生命有能力深刻地觀照自我的一切。
因為命定是多線程的,人可以自由決定往前前進或往左往右甚至後退,一切都是人咎由自取的,人必需為自己的決定負責,而不是推給上帝。

最後再回到問題點,錢不能決定人的生活,是人的決定才決定人的生活。任何劇本的編排一定考慮好它的可行性,沒有白吃會編個無法上演的劇本,而劇本的人物按照劇本的安排好好演的話,除非演餓死,除非演因沒錢而怎樣,不然錢在劇本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人的意願、人的決定必需貫徹到底,因此只要人立志做某事,上帝會安排好其它的部分,人只需堅持到底無怨無悔。

證嚴法師很好的演出了她的戲,沙卡學校的李老師也是如我所說的沒錢也辦學十多年,這樣的想法不是特例,它是通則,它是必然如此的道理



有人問我大部分的成果都說現場吃免錢的,怎麼賺錢過活?另一個面向的解釋是賺錢的原理原則(眼睛一亮吧)。

大部分的人以為只要產量愈高,賺的錢就愈多,因此肥料盛行廣為施
用,有一句名言是這麼說的:作事沒師父,肥丟下去就有(台語)。而現實打了人一巴掌,產量愈高價格崩盤,農夫血本無歸。

因此賺錢之道在於行銷,行銷最重要的是維持口碑,沒有人賣爛貨還可以有好口碑的,因此品質不到位的產品,只能眾樂樂,不宜拿來出售。

之前香蕉一斤二十元沒人要買,香蕉漲價後我也漲價,一斤五十元反而有人買。這也是行銷之道,賤價出售沒有口碑,消費者反而瞧不起這貨。

自私與無私


有人說我只要解脫,我不想當上師。這讓我想到幾個月前的新聞,有博士畢業生去賣雞排,郭董跳出來罵。人人有自由意志決定要走哪一
條路,同時教育資源尤其還是最高級的博士,只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有人佔了就沒了。

只想解脫不想當上師,是一種自私的想法。任何能力同時也帶有相對的責任。以前我從沙卡學校離開後去妲妲那裡,後來妲妲說有三顆智慧龍珠,一顆給某人了,還有二顆。她的意思是我必需下決心發某願,她就會把智慧龍珠給我,我沒理她,我只是個無心人,發大願行大事是有心人做的事。

因此自我了悟與社會服務必需綁在一起,若人人只想自我了悟,少有人出來服務社會,資源被瓜分,對社會的成長是一件不幸的事。

修行功法只是糖果,關鍵在「願」力


有的人內在覺醒了,向造物主禱告說他意願解脫,造物主在無奈之下只好派使者下凡教這些人一些修行功法,讓這些人有事可做,讓這些
人能自我感覺良好地以為正朝向真正解脫之境邁進。這就好像孩子哭鬧著,無奈的母親只好塞個糖果讓孩子能自我感覺良好地以為身處天堂,而破啼為笑。

這麼說吧,能量在造物主那邊也不是真的無限可用,至少要提昇一位萬人上師必需具足的能量與因緣不是那麼簡單就可以成就的。因此要造物主真的提昇每個有意願的生命成就解脫,除非該生命自己的天賦異稟自我成就,不然要靠造物主的協助是無法人人有獎的。誰得獎?自然是有能力演這種角色的生命有更大的機會得到。而這種所謂的有能力,關鍵在於生命所發出的願力。

有人說:我願意,我願意犧牲一切來成就解脫。說的比唱的好听,真心誠意地發願就知道了。發願了,願有多大?可以造福一百人?可以造福一萬人?可以造福三代人?可以造福一百年?然後呢,考驗就來了。之前我說要徵老婆,就有人跟我說很多人都想跳出這個地獄,我還頭腦簡單地想跳進來?也就是只與一人還不是融合為一,只是和平相處地生活幾十年,很多人就考不過了,更何況願力愈大,所要包容的範圍愈廣,連包容一人都做不到,有誰考得過?

因此在修行之路,很多人說了很多屁話,自我感覺良好地以為他正順利地朝解脫之境邁進,以為他死後就可以得到解脫。是有解脫沒錯啊,造物主怎會騙人?問題是這個解脫跟你想的解脫是完全一樣嗎?或者只是短暫地讓你喘口氣,等待下一刻更大的考驗以求更大的進步?

您的願有多大,您的堅持力有多強,您的境界就可以多高!

靈性進程之胡亂瞎掰法第二章


幼兒期的嬰兒,需要充分地滿足感官上的追求,若沒有,稍大一點就會自己發展替代手法比如吸手指、自摸器官、玩大便玩泥巴等等。同
樣的剛進化為人的人,也要讓他們好好滿足自我的欲望,如果沒有滿足就硬要提昇至小學期,表現上就會行為上好似修行者,但心中想的是拜金、追求物欲的心思,這時戒律、規矩等等對這樣的人就很重要
立志提昇幼兒期的上師,他們會說因應其狀況的話,如美好的不得了的天堂、充滿黃金等等值錢的極樂世界,都是用來吸引這一期的人往更高層次的說法。

小學期的小孩子,與父母有一生最甜蜜的時期,充分信賴與依賴父母師長。因此小學期的人,充分信賴並依賴自己認定的上師,上師說什麼就是什麼。而立志提昇小學期的上師,也利用此期的人之特色,希望信徒以上師為唯一,認定上師為絕對,說「信我得永生」、「信為道源功德母」、「虔誠是最好的提昇之道」等等說法。
同樣的,小學期沒修圓滿的人,不宜直接進入中學期,以免發生自以為是的胡言亂語。

中學期的孩子,因「我」感的昇起,想要以「我」的立場來認識這個世界,來理解並思考自己與世界的關係。靈性進程在中學的人,最重要的是「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充分地吸收各方的理論與說法,親身實踐什麼是什麼、什麼為什麼不是什麼,依自己的親身體驗來判斷好與不好,是與不是,而不是盲目地以權威為判斷標準。
立志提昇中學期的人的上師,以克里斯那慕提為主要代表人物,他談的是什麼是思考,什麼不是什麼。至於什麼會是什麼,他留給「自己」去認識。

大學期以上的人,不再是語言層面可以談的。一切都是只自由心證,一切都靠自己的智慧來認識來理解來接近。語言是一種障礙,意識型態是一種束縛,道德、法律、規矩是可笑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