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1

慈悲與戒殺


假命題不只用在虛假的討論,它很早就應用在現實生活中,主力是用在道德、倫理、戒律及現代最大的權力來源---法律。

看得懂「假命題」這篇的人,應該可以理解再來的論述。以戒律中最有名的殺戒為例,殺害生命是所有人都認同的不該行為,最容易被否定的例子是軍人殺人,而衛道之士最常回應的是這是特例。一個常態成為特例,這個原理原則有何存在的價值?

也許有人會說殺的惡不惡因時因地因人而異。沒錯,沒有什麼事是絕對惡,就像沒有事物是絕對善。因此殺戒本身就是假命題,預設沒有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的情況,凡是殺人者該死。因此法律上把殺人設為刑事要件,同樣犯了相同的錯誤。

再來從高階一點的位置來理解。殺生的相反是慈悲,因此本想殺而未殺,大部分的人都會說慈悲心的感召。這種情況來質疑的命題是如果您是醫生,來了一個殺人犯,他快死了,但您確定能救回他,您也確定救回他後他會繼續殺,這時您救不救?

聰明的人會馬上回應說這是假命題,一切仍要以該案的真實情況來論。因此可以了解,所謂的慈悲非慈悲,所謂的殺惡未必惡。

白馬非馬,白馬非白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